close

在前一篇"讓我們看懂慈濟專案募款的財務報告(一)"一文,探討慈濟專案募款報告上網的內涵分析以後,這次讓我們繼續來探討慈濟專案報告上線後續效應,可以由此了解,台灣社會對非營利組織國際賑災工作的思維及其影響。

最普遍我們聽到的是,專案就應該專款專用................

國際賑災援助專案專款專用:--非營利組織所面對的不可能任務

 我很想知道

企業界的聞人,不論是比爾蓋茲、巴菲特、王永慶、馬雲....或者是哪一位,如果他們公司的董事會或股東大會,突然全體強烈要求公司,對一個從來不熟悉、未曾評估過的業務,甚至是在海外一個完全不熟悉的國家的投資標的,進行一個限時專款專用的專案,他們會怎麼做???

我不懂商管,但我卻敢斬釘截鐵的說,他們絕對不會答應這種要求!!!!

但是這種要求,是台灣社會大眾,對非營利組織在面對國際災害救援時的基本要求........

1299915663536  

日本311賑災,慈濟基金會募款22億餘,其中賸餘款1億六千萬餘,轉用於菲律賓海燕風災。

有趣的是,其實這兩次國際賑災的過程是很鮮明的對比,透過對這次災害救援過程的分析,可以有很多收穫。

http://tw.tzuchi.org/financial/2011jp/index.html

困難一:在一個異國的國境裡救災,我們會遇到甚麼狀況?

慈濟投入日本311震災救援,當地有限的慈濟人力,搭配台灣與其他國家的慈濟國際賑災團對,前往日本,賑災的目標,是全球史上罕見的超大規模複合式災難......

不要說慈濟或其他非營利組織,連日本政府這樣全球著名強大、有效率的組織,都完全被天災打亂步調,許多救災與重建工作甚至招致批評.....

在這樣的情形下,台灣社會對慈濟的期待是甚麼?

雖然我們誠摯感恩台灣以及海外的廣大會眾,在短短三個月的時間內,交付天文數字的捐款給慈濟,對於這樣的熱情沒有人不動容。但是,問題接著來了。

 災區當地政府對海外非營利組織的態度

我們發現,全球最難進行國際賑災的國家是兩種極端,一種是最落後的國家,因為在當地連基本的維生、衛生與安全等基本生活條件平時就困難,災後更嚴峻,不適合救災人員長期駐留。更不要說大量的急難物資採購、運輸、倉儲、援建時需要的合格建商或建材等......一應匱乏,在那裏,有錢都沒地方用。

一種最難做國際賑災的,卻反而是最先進的國家,因為這種國家的社會制度原本就強大嚴密,對當地非營利組織的角色都管控嚴格,更不要說對海外來的非營利組織,不會輕易准許他們自行發揮,做想做的事,接觸想接觸的災民,在這樣的國家,其實常常也一樣,有錢也沒地方用。

換言之,國際賑災中,最能夠利組織有效發揮角色的,是發展中的國家,他們有一定的既有資源和重建的生命力,也不會像先進國家一樣,嚴格限制管控非營利組織的運作。

甚至發展中的國家,很願意主動與國際非營利組織合作,因為他們了解,合作不僅可以快速取得大量的海外資源,而且非營利組織的救災快速(少官僚科層作業)、單純(沒有行賄、貪污或加入政治角力的情形),對恢復災區鄉親的生活是最好的一個選項。

 日本311的賑災就屬於先進國家的例子,大家在後方,真的很難理解前線開展賑災工作的艱辛,所有賑災行動都受到政府嚴密的管控,更甚者,日本比其他先進國家又更難深入的原因,還在於日本人的民族性格一向堅忍好強,不輕易對外示弱,不習慣表達自己的情感,這個民族人格特質,彷彿為原本就不易開展的救災關懷工作,無形中再增加了一面透明的牆。

014  

慈濟費盡千辛萬苦,好不容易透過災區地方政府與議員(中央難建立直接對口),第一時間直接到災區進行物資發放和提供熱食,之後連物資發放與熱食都統一由日本政府提供後;繼續努力到被准許在災區發放給災民見舞金(應急慰問金);在當時,慈濟也一直期望能夠投入興建中繼屋讓災民入住,但是日本政府堅持統一所有的住宅重建工作,因此慈濟在日本賑災款項的86%以上,是在見舞金發放,而一直期盼能夠投入的災後住屋重建,終究沒有辦法進行。

另一方面,菲律賓海燕風災後一個禮拜,慈濟人開始在最重災區啟動大規模的以工代賑(總數超過30萬人次),兩個禮拜內,開始發放每個災戶應急慰問金,五口以上的家庭最高級距發放一萬五千菲幣,相當於當地工人兩個月的薪水(總數超過六萬戶),同時期就開始興建簡易教室,與規劃中繼屋社區......

整個過程,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可以說全力配合慈濟,相關工作都在第一時間即時確認共識,獲得需要的支持,包括直接連通相關窗口(各部會、軍警、村里長、學校....)、受災名冊的提供、受災範圍與重災區域的確認、活動場地與相關資源的提供、重建所需要的土地與基礎建設....等。

甚至,菲律賓中央政府為了便利國際救災組織,相關部會直接從首都馬尼拉派高階主管到中部國際大港宿霧駐紮幾個月,所有救災物資通關當場跨部會審閱加速通關;連當地銀行都破天荒的,承認慈濟製作的應急金兌換券可以讓災民換現金....

020  

但是要到這一步,不是只靠當地政府的配合就夠了,還有一個決定性因素是:

各國當地慈濟分會發展的情形,同時也決定救災工作中,慈濟人所能深入的程度

慈濟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發源地在台灣,這是身為一個台灣人,很珍惜,很驕傲的一點。

但也因為如此,慈濟在全球的會務發展,與華僑和台商的生態密切相關,因為這兩種人可以透過華語跟台語,直接了解參與慈濟的脈動,接著在世界各國落地生根。

另一方面,慈濟的國際賑災工作以直接為最高原則,絕少將善款或物資交給當地政府或其他機構執行,因此國際賑災工作得以開展到甚麼程度,更直接受災區當地慈濟分會的規模影響。

慈濟在日本311賑災遇到的困難,不僅受限於日本政府的嚴格管控,也與慈濟一直很難打入日本當地主流社會有很大的關係,在日本的華僑與台商,自己平時要在職場上與日本人競爭、又要取得日本人的認同、要維持生活、立足當地就非常辛苦了,談到要用更多的時間、心力、金錢,投入在當地的慈濟會務開展,又哪裡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呢?

另一方面,菲律賓與東南亞的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國,是另一種歷史背景,這些國家的華僑與台商,在當地雖然是少數族裔,但數百年來,已是該國最重要的經濟支柱,政經社會力量深入該國的各個領域,慈濟在這些國家發展的程度和社會影響力,有時甚至可以與台灣本會在台灣的程度相當。

甚至有些國家,當地政府與人民對慈濟分會的重視,還超過台灣政府與人民,對慈濟本會的重視.........。

可能有人會以為,國際賑災嘛!我都捐錢給你們了,就算當地溝通不易,人力缺乏,國際賑災團隊和捐款就到當地,開始各項賑災工作嘛!!!

但實際狀況不是如此,坦言,有時來自海外的國際救災團隊到災區,一切的困難才剛開始。不說別的,海外團隊在語言、文化上都有隔閡,連日常的溝通都困難,更不要說找到適當的窗口和政府單位溝通合作,也更不要說安排匯款、救災物資的通關、採購、儲存、運輸;或者尋求重建工作的建商等工作...。

甚至這些救災工作都還遠遠談不上時,光是海外救災團隊在災區的食宿交通安排,就是一門超大的學問,所以國際賑災常識教育裡,大家經常相互提醒,在沒有做好充足準備的情況下進入災區,救災團隊本身就很可能是災民和當地政府的二度災害。

如果,我們在看非營利組織的國際賑災,忽略這些深層的面向,捐款者只問賑災結果不問賑災過程,對非營利組織來說,真的是很殘酷的一件事

困難二:專案專款專用,對非營利組織的常態運作與維持,是沉重的負荷甚至衝擊

當日本311後的三個月內,二十二億捐款湧入慈濟,相信我,這裡沒有一個人見獵心喜,只有沉重的責任感壓在肩上。而這沉重的責任感,不只是面對救災工作千頭萬緒,並且請再次相信我,真正沉重的是----

要支持短期內前線的救災工作,平時長時與背後,不知要以幾倍以上的成本維持常態組織運作

就如前文所說,如果沒有當地分會的經驗與能量,不可能順利的進行國際賑災工作,要支持世界各國當地分會的發展,台灣本會又怎麼可能不投入大量的資源,陪伴關懷海外分會呢?

我在菲律賓海燕風災賑災過程中,有一度忍不住滿心感動的,在某一天又是一餐令人感動到快掉淚的晚餐後,對菲律賓楊國英師伯,表達對菲律賓志工的感謝(在災後的獨鲁萬市,如何界定何謂"豐盛"的晚餐,是一件很特別的事情...........希望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

在災後停電長達一個多月的獨鲁萬市,我們住在一間每天入夜後,倚靠發電機維持電力,而顯得一切正常的旅館;市面上物資極度缺乏,且當地原本就很少有綠色蔬菜生產,菲律賓志工每天還是張羅得到我們三餐一定有綠色蔬菜;甚至當時在獨鲁萬市,連一雙拖鞋一把衣架都很難買到,當地志工還是不辭辛勞,面不改色的解決賑災團所有人的生活細項需求,那時候,我忍不住問,光是救災你們就已經這麼忙這麼累了,怎麼這麼甘願為海外賑災團服務到這個地步啊?

師伯笑笑,簡單的說,因為我們菲律賓志工每次回台灣,本會和台灣的師兄師姊,都是這樣在照顧我們的啊!!!

親愛的各位捐款大眾,這就是無形的,常年慈濟就在投入的國際賑災準備,沒有長年以來本會與海外分會在各個方面的密切互動,在國際賑災過程中,不可能展現這樣全球慈濟人合作無間的驚人力量!!

這麼講很抽象,但沒有辦法避免的就是很抽象,我們沒有辦法明確計算,但是絕對肯定,每一個海外分會的案子(不論是慈善、醫療、教育還是人文)、每一次海外分會與本會進行的會議、每一次全球性的教育訓練營隊或志工培訓、甚至每一次,某一位台灣志工殷勤親切的接送、或是某一位台灣志工遞上的一杯熱茶、一次精心準備的小點心,都在做下一次國際賑災救援的準備.......

然而,這些成本都不是專案募款支付的

如果有了這樣的認識,談日本311專案支出中,外界爭議不少的賑災人員薪資,大家應該就能理解了....。

慈濟是一個貫徹志工精神的組織,但這並不是說,慈濟不需要行政人員,更不是說,單純靠志工就可以維持龐大志業的行政運作,當然還是需要一定規模的行政同仁,分屬不同功能的處室來處理各種行政業務。

常態的業務尚且如此,更何況繁複多變的國際賑災業務,當然還是需要行政同仁串連,甚至這麼說,例如我是隸屬國際慈善事務部門的同仁,但我總不能等到有國際賑災專案募款才有薪水吧!!?慈濟也不能等到國際間災難發生,募款以後,再來聘請所需要的相關人員吧?

就算是國際賑災專案期間,如果沒有其他部門,包括會務部門、財務部門、總務部門、人資部門....等各不同功能處室,平時已經在準備,專案期間更投入超出一般平時工作量的通力合作,國際慈善事務部門也絕對不可能獨立完成任何一個國際賑災專案!!!!

所以,日本311的專案支出涵蓋賑災人員的薪資,背後的概念很簡單,就合理反應專案的人事成本。

此時,我們也不避諱回應,沒錯,這些人員也不是因為這一次專案特別聘雇的,如果有人質疑,既然不是為這一次專案特別聘雇的,那麼為甚麼用專案募款去支付這些成本呢?

反過來我反而想要理直但氣正的反問:

組織平時已經為國際賑災專案所投入的各種成本,是不是也該合理的反應在專案募款支出上?

至於支出細項中,為什麼除了薪資,還有年終獎金、退休金與健保費?很簡單,各位上班族有看過自己的薪資明細嗎?這些不就是各公司行號的薪資明細所列舉,組織應該支付給同仁,或者是負責要為同仁攤提的項目嗎?

答案簡單到,不過就是當時負責填寫資料的人太過老實,在摘要欄裡交待細項....老天,我想問,如果當時摘要欄只寫「賑災人事支出」六個字,簽收單據與細部說明另附,會與事實有落差嗎?沒有!!!!慈濟也就不必因為這樣,要被外界傷害與誤解至斯。

但我還是覺得,這種壓力根本不該發生,根本不該在現在與未來,轉嫁給世世代代的非營利組織的行政同仁,呼應我在前一篇所講的,懇請衛福部不要再用公告支出明細的資料,折磨各個非營利組織了!!!!如果國際賑災專案募款支出中,涵蓋組織一定的人事支出成本是合法合理的作業,衛福部只要稽查核實非營利組織合法合理執行,為什麼還要讓這樣的細目文件上網公告,讓非營利組織被有心人士這樣吹毛求疵,捕風捉影呢?

更甚者竟然發生,四月六日正晶限時批節目中,鐘年晃與汪潔民兩位先生,以慈濟311專案支出明細中"賑災人員薪資"支出資料,強烈指責慈濟付給參與日本311賑災的志工薪資、退休金和健保費。

我承認「賑災人員」的用詞不夠清楚讓大家馬上知道,事實上,這些薪資給付的對象,完全是基金會聘僱的行政人員,完全與期間投入日本賑災,高達4283人次的全球志工毫無關聯。但是兩位新聞媒體工作者未經查證,就用嚴厲的詞句,讓廣大的收看民眾認為慈濟志工自費自假的原則不實,或是慈濟基金會以此為名目支出募款,不論這樣的誤解是針對慈濟志工或者是慈濟基金會。

我願意相信兩位是一時誤解,但是兩位應該付責任的,向所有大眾說明、更正,並向所傷害的慈濟基金會,與慈濟當時參與國際賑災的志工道歉

原本還想繼續討論慈濟日本311賑災中,有療癒性質影音檔的隨身碟和專書,那是我心念上很悸動,有很多話想探討的部分,但是我的生理上好累啊......我不是專職的媒體工作者或部落客,這篇文章甚至這個部落格,是在我原本已經很充實繁重的工作中,另外擠壓我的睡眠以及與家人相處的時間進行的,所以我的身體跟理智說服了我的心念,算了,改天吧....。

當然,這些寫作完全不是基金會的要求,所有言論也不是基金會的官方說法(甚至我知道,基金會部分穩健持重的前輩,每天都提心吊膽著,不知道我接下來會寫甚麼......)

這是我自發的行為,因為在連日來的台灣輿論空氣中,即使爭議看似日漸平息,但實際上比爭議更可怕的,是偏見已成定見,這些已成定見的偏見,讓我和許多同仁,以及更多無數的慈濟志工,清楚的感受到這原本非常有意義的國際賑災工作,正遭逢前所未有的敵意,要在這樣的台灣社會環境中做國際賑災,實在是一件好沉重、好疲累、甚至好危險的事情。

親愛的朋友,不論你支持慈濟或反對慈濟,懇請你一定要相信,這個過程與結果,傷害的絕對不只是慈濟,而是台灣所有在從事國際賑災的非營利組織!!!

親愛的台灣同胞,當台灣早已不是製造業龍頭,也明顯無力維持未來電子加工業龍頭的榮景時,為什麼?台灣社會要自己斷送一個,以愛與善聞名於世的寶島,這樣一個彌足珍貴的形象呢?

不解...............................

arrow
arrow

    piggy03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